提出的問題要具體,亦即要將其形成問題敘述,也就是要用文字寫下問題的內容。從文獻探討的觀點,問題可分成兩種:1.實質的問題(substantive question),有關該問題的觀念、理論和研究的實質內容;2.方法的問題(methodological question),有關該問題涉及之抽樣、工具設計、實施程序和資料處理的方法(吳明清,民80)。
閱讀次級資料的文獻,可獲得問題的初步答案,概覽該研究主題的主要文獻,並幫助研究者以比較精確的專有名詞(term)來界定問題。
由上所述,可知文獻探討所參閱的第一類文獻,大都是屬於次級資料,其目的為對研究問題獲得初步的印象,其次是使研究問題能更具體明確。
文獻探討的工具書主要有「索引」和「摘要」,其所包含的種類相當多,如用手工查索(manual search)費時費力相當不經濟。近年拜科技所賜,將許多工具書或參考資料組合以來建立資料庫,進而利用電腦查索來查索文獻。使用工具書或資料庫的主要目的,是在查索比較重要的初級資料之文獻。以「青少年認知發展概況及其相關因素」這個研究主題為例,具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約有下列諸種:
1. 教育論文索引
2. 教育論文摘要
3. 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
4. 中華民國博士論文摘要暨碩士論文目錄
5. Social Science Index
6. Psychological Abstracts
通常研究問題敘述都較冗長繁瑣,而工具書與資料庫查索時所用的字詞有其特殊的規範和限制。這次字詞就是所謂的關鍵詞(key word),在查索時特別稱之為描述語(descriptor)或專有名詞(term)。找到適合的工具書或資料庫後,還要將使用一般用語的問題陳述轉化為「查索語言」(search language)。所謂的查索語言,是指在查索資料時,可被工具書或資料庫所接受的關鍵詞語法。
六、閱讀適切的初級資料
經過文獻查索,可得到許多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初級資料之文獻,此時研究者並不是將每篇文獻都列為參考文獻,而是篩選出與研究問題最有關聯的初級資料,仔細詳讀之。
七、摘記並彙整
摘記的內容包或文獻的名稱(即題目)、作者和出處,更重要的內容是該文獻的主要研究方法與結果及發現。摘記要分門別類加以彙整。例如可依定義、理論、研究工具、資料分析和主要發現等層面分類與編目;彙整摘記的目的,旨在為日後撰寫文獻探討貨研究報告之「討論」部分時查索之用。
評論就是在解釋所蒐集來的文獻資料。依吳明清(民80)的見解,解釋文獻需注意三方面的事項:
1. 要辨識先前研究的焦點,說明文獻中較少探討的部份,藉以提示未來研究的問題的題材與重點。
2. 要分析各個研究的優劣所在,做為未來研究的借鏡。
3. 要發現各個研究結果不一致之所在,並推論研究結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,藉以提示未來研究的問題與假設。(P.183)
資料來源:周文欽,民96,研究方法 -實徵性研究取向,P.96-100。